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歡迎光臨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2019/07/03
2018年
2018年心理健康促進聯合研討會
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
 
時    間:民國107年3月3日~3月4日09:00~17:00
地    點:實踐大學臺北校區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董氏基金會
合辦單位:台灣精神醫學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
協辦單位:連署68團體
緣    起
 
  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植基國家發展的根本。但社會快速變遷的衝擊、惡質媒體的報導、以及網路資訊的氾濫,影響孩童與青少年的價值觀,多起校園內的意外、感情暴力、霸凌、災難、甚至暴力事件,突現出台灣需要建構校園心理健康環境的重要與急迫性。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董氏基金會、台灣精神醫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五個團體曾於2017年發起『國家心理健康促進建言』,共有64個團體連署,之後陸續拜會副總統、衛福部陳部長、教育部潘部長,都獲得肯定。尤其教育部潘部長對目前在校生心理健康的議題更是非常關心,非常支持能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研討會,聯盟團體在過程中決定第一項應辦理的就是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研討會,作為連署單位與校園師生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的溝通平台,目前參與的連署團體已高達68個。一方面發掘國內在地第一線教師,默默紮根於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方案,另一方面讓各社團有相互學習的機會,進而連結合作。
 
研討會過程簡述:
 
校園心理健康實務工作者齊聚呼籲,與其善後不如著力預防教育
 
  本次研討會為 「2018 年心理健康促進聯合研討會: 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 為校園心理健康促進業務推動之首屆大會,由教育部指導,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與董氏基金會為主辦單位,邀約的政府單位和演講者共有92位,報名人數達302人,參加人次達484人次,參與對象包含小學、國高中、大專校院的師生、行政人員、專家、學者等,以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是教育的目的,植基國家發展的根本。希望透過兩天的研習與論壇,分享優質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方案,促進各級學校與民間團體及政府單位的相互學習與交流,使心理健康促進實務與校園連結更為緊密合作。
 

學校心理健康主辦與協辦單位代表,齊聚於68個心理健康促進連署單位LOGO牆前合影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張珏理事長表示,如何定義心理健康,就會選擇做什麼方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性?根據教育部大學校院課程資源網的統計可發現,以全國大專院校1 0 6年上學期的課程來查詢,修心理健康和心理衛生相關課程為3,670人次,僅占全國大專院校學生人數約130萬中的3‰;而全國大專院校173個學校中,開立心理健康和心理衛生課程的僅有5 0校,占28.9%,因此她呼籲學校應該要有心理健康及心理衛生的相關課程,增加學生心理韌性及心理健康知能,以達成學生的幸福感、對生活感到有意義、能自助助人、人我關係係良好、對社群有貢獻,她也強調,促進全人心理健康不分男女老幼,其中孩童的心理健康為首要,凝聚校園第一線工作者共同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散播心理健康種子。
 
  董氏基金會謝孟雄董事長表示,在2004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即正式宣示「沒有心理健康,就不算健康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就是在提醒我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透過此次研討會,發掘國內優秀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方案與人才,同時也讓各機關、團體有機會相互認識與學習,進而達到資源整合與合作連結,幫助並減少亞健康族群(表面看起來健康其實不健康者)。引述一篇發表於哈佛精神醫學評論期刊的研究指出,推動校園心理健康促進方案能對兒童情緒、行為及學業成績產生正面影響,且適用於不同的文化及教育體系。在美國、澳洲、英國及歐洲、南美多個國家都已有多所學校規模化實施校園心理健康促進方案,甚至有些國家已將其制定為政府推動政策。    
 
代表教育部長潘文忠出席的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司長鄭乃文表示,校園中除了學生,也包括老師、學校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未來將與衛福部共同推動,健全學生輔導工作,建立友善校園。以尊重、同理、安全、健康等正面表述取代原先反毒、反黑、反霸凌等負面用語。他也提醒民眾,每天覺察自己情緒的重要性。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家庭結構瓦解,支持力量減低,3C產品可能對孩子思考的內涵及結構產生影響,校園是提供孩子學習人我關係的最佳場域。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科長詹金月指出,衛福部將心理健康政策的重點由「次段」與「三段」預防轉變為「初級」預防,為強化全民心理健康,提供「心快活」學習平台、社區心理健康駐點及安心專線等服務。她呼籲心理健康應融入所有政策,透過跨部會整合強化社會安全網。
 
      本次研討會邀請多位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涵蓋國小、國高中與大學)進行實務經驗的分享。立法委員尤美女、李麗芬也特別蒞臨表示因輔導人力配置制度,以至於偏鄉及矯正等學校缺乏輔導系統,建議強化社區教育,建立評估機制,使資源可被充分運用,尤美女立委提醒心理健康促進的確需要跨領域整合及融入式教育。
 

主辦單位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張珏理事長(左二)、董氏基金會謝孟雄董事長及夫人(右二及右三),與立法院李麗芬委員(左一)、尤美女委員(右一),出席活動現場,響應校園心理健康的推動
 
  多名心理健康連署單位代表也來到現場分享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經驗,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柯慧貞說明,臺灣缺乏本土性調查資料,建議透過國內調查結果轉化為校園方案及相關教材,提升安全健康的使用網路行為。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淑芬強調青少年時期的拒學、憂鬱、焦慮等症狀常被否認或隱匿,導致延誤治療。期許學校老師、家長對心理健康有正確認知、去汙名化,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即早治療。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田秀蘭認為,透過舉辦專欄、各式活動及校園講座、跨領域整合,往輔導人員精進專業知能,成為學生第一時間傾訴、尋求的對象。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李宏鎰分享成立「哇賽心理學」網站,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將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化,吸引大眾關注。他呼籲強化校園情緒相關課程,達到真正落實。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林聯章表示,青少年成長過程需要被了解、理解,建議老師與家長幫助孩子找到自信、適應學校環境,擁有良好心理彈性。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表示,現在已有部分學校將校內空地轉為長照據點,提供學生學習同理長者的機會。她也提醒應整合心理健康資源,提出BMI(Be-friend、Mindfulness、Identity),將心理健康指標具體化。   
 
心理健康連署團體代表(從右至左依序為: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田秀蘭、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柯慧貞、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淑芬、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林聯章、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李宏鎰)共同呼籲整合校園心理健康資源地圖。
 
 
 
  參與本次研討會的各心理健康團體代表對於校園心理衛生議題共同提出幾點建言:
一、提供更多元的情緒教育教材
二、提供老師自我成長的機會,及對心理健康促進的認識
三、網路安全的使用,及如何善用網際網路及社群,也是心理衛生促進的一環
四、教導家長認識孩子的心理健康課程(所有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四分之三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出現的)。
 

主辦與協辦單位代表於連署單位LOGO牆前,高舉心理健康標語以及象徵68個連署團體的字樣合影 


TOP

會址:103台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136號16樓之1
電話:02-25576980 | 傳真:02-25576871
電子郵件:mhat.tw2@gmail.com